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送风调温装置和笼养设备,涉及养殖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送风调温装置造成鸡舍内新风分布不均匀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调温装置包括送风机构,送风机构包括风管组件和调节组件,其中,风管组件位于两排笼体之间,风管组件的两侧设置有出风孔并使风管组件侧向向笼体送风;调节组件设置于风管组件上,并通过调节组件的调节使风管组件上各出风孔的送风量和/或送风速度保持一致。该装置通过将风管组件设置于两排笼体之间,风管组件的两侧设置出风孔并使风管组件侧向向笼体送风,再通过设置于风管组件上的调节组件的调节使风管组件上各出风孔的送风量和/或送风速度保持一致,实现向笼体均匀送风。
公开号:CN214339384U
申请号:CN202023204185.8U
申请日:2020-12-25
公开日:2021-10-08
发明作者:李宏波;徐林林;张锐;李�东;韦湘云
申请人: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IPC主号:A01K31-00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送风调温装置和包括该送风调温装置的笼养设备。
[n0002] 常规的鸡笼结构都是三层或四层,一个鸡舍内放有三至四排鸡笼。现有鸡笼的送风调温装置一般是从鸡笼一侧的湿帘进风,通过设置在鸡笼另一侧的负压风机抽风,通过送入的新风带走热量,实现对鸡舍降温的目的。然而,申请人发现,现有的送风调温装置至少存在如下缺陷:
[n0003] (1)由于整个鸡舍采用的是负压吸风,当压力过大或过小,都会在鸡舍内两侧墙形成气流死角,使得侧边的空气不循环,既影响降温效果又影响鸡吸入空气的新鲜度,即使排风量再大,也很难保证鸡群的生长健康。
[n0004] (2)送入的新风由鸡舍的前端流向尾端,一方面造成送入的空气在鸡舍内分布不均,位于鸡舍前端的鸡群有冷感而位于鸡舍后端的鸡群却感觉到热,且尾端鸡群吸入的空气质量较差;另一方面该种送风方式还造成新风的利用率较低,由于鸡群密集,送入的新风很容易被前端的鸡群遮挡,导致实际送入鸡群的有效新风较少,大部分新风都是直接从走道被抽走。养鸡场为了维持鸡舍降温效果,一般在每排鸡笼中间空出400mm左右空间,以便可以将更多新鲜空气送入鸡群,加大降温效果。
[n0005] (3)冬季由于气温较低,新风需改为两侧窗进风或PVC管道进风,屋顶必须设置成坡屋顶,以保证冷风可先与鸡舍上部的热空气混合后落入鸡群,减少鸡群冷应激,不仅造成鸡舍建筑成本增高,还使得鸡舍设备较多,对人员的管理能力要求较高。
[n0006] 因此,急需对鸡舍现有的送风调温装置进行改进。
[n0007]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送风调温装置和笼养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送风调温装置造成鸡舍内新风分布不均匀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n0008]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n0009] 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调温装置,包括送风机构,所述送风机构用于向室内送入新风,并且所述送风机构包括风管组件和调节组件,其中,所述风管组件位于两排笼体之间,所述风管组件的两侧设置有出风孔并使所述风管组件侧向向所述笼体送风;所述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风管组件上,并通过所述调节组件的调节使所述风管组件上各出风孔的送风量和/或送风速度保持一致。
[n0010]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送风调温装置还包括排风机构,所述排风机构位于靠近所述笼体尾部的一侧,并且所述排风机构用于将所述风管组件送至所述笼体并流向走道的气体排出。
[n0011]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风管组件包括多排风管,并且所述风管的排数与所述笼体的层数保持一致,并使每排所述风管分别用于向一层所述笼体送风。
[n0012]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风管组件还包括轨道,所述轨道固定于位于所述笼体上的履带的下方,并且所述风管可滑动的安装于所述轨道上。
[n0013]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风管为布袋风管,并且所述布袋风管的漏风率不大于15%。
[n0014]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每排所述风管包括的布袋风管数量基于所述笼体的长度确定。
[n0015]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出风孔的直径为5mm,并且相邻两个所述出风孔之间的间距为46mm。
[n0016]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出风孔处的风速为6~8m/s,所述笼体靠近所述风管组件一侧的风速为1m/s,所述笼体远离所述风管组件一侧的风速为0.3~0.5m/s。
[n0017]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调节组件包括PAD调节阀,并且所述PAD调节阀的数量基于所述风管组件的长度确定。
[n0018] 本实用新型的笼养设备,包括笼体和本实用新型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送风调温装置。
[n0019]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送风调温装置和笼养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n0020] 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调温装置,通过将风管组件设置于两排笼体之间,风管组件的两侧设置出风孔并使风管组件侧向向笼体送风,再通过设置于风管组件上的调节组件的调节使风管组件上各出风孔的送风量和/或送风速度保持一致,一方面,将风管组件设置两排笼体之间的位置,可在不改变禽舍整体尺寸的情况下,使向笼体各处的送风量和/或送风速度保持一致,使得可实现向笼体均匀送风;另一方面送入的新风直接送至位于笼体上的家禽,使得位于笼体各处的家禽感受到的风基本一致,还可以提高送入新风的利用率;第三,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调温装置可实现均匀送风,在冬季可将新风加热后再送入室内,不会产生冷风吹向鸡群的应激问题,从而使得禽舍屋顶可采用平屋顶,降低建筑成本,减少养殖设备,还可为设计多层禽舍提高保障,以节约禽舍占地面积。
[n0021] 即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调温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送风调温装置造成鸡舍内新风分布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n0022] 此外,本实用新型优选技术方案还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n0023] 本实用新型优选技术方案的送风调温装置还包括排风机构,排风机构位于靠近笼体尾部的一侧,并且排风机构用于将风管组件送至笼体并流向走道的气体排出,具体的,新风通过风管组件送至笼体后与家禽进行热交换,将家禽的热量带走并吹向笼体侧面的走道,再通过排风机构将进行热交换后的气体排出,不占用禽舍空间,还可提高禽舍内空气的新鲜度。
[n002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n0025]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调温装置向笼体送风的立体示意图;
[n0026]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调温装置向笼体送风的平面示意图;
[n0027]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笼养设备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一示意图;
[n0028]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笼养设备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二示意图;
[n0029] 图5是图4中A部分的放大图。
[n0030] 图中:101、风管;102、轨道;103、PAD调节阀;20、笼体;201、履带。
[n0031]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n0032]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1~5以及实施例1和2对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调温装置和笼养设备进行详细说明。
[n0033] 实施例1
[n0034] 本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调温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n0035] 本实施例的送风调温装置,包括送风机构,送风机构用于向室内送入新风。优选的,送风机构包括风管组件和调节组件,其中,风管组件位于两排笼体20之间,风管组件的两侧设置有出风孔并使风管组件侧向向笼体20送风;调节组件设置于风管组件上,并通过调节组件的调节使风管组件上各出风孔的送风量和/或送风速度保持一致。本实施例的风管组件向笼体20送风的示意图如图1~4所示。如图1~4所示,风管组件位于两排笼体20之间,通过风管组件实现侧向向两侧的笼体20送风。
[n0036] 本实施例的送风调温装置,通过将风管组件设置于两排笼体20之间,风管组件的两侧设置出风孔并使风管组件侧向向笼体20送风,再通过设置于风管组件上的调节组件的调节使风管组件上各出风孔的送风量和/或送风速度保持一致,一方面,将风管组件设置两排笼体20之间的位置,可在不改变禽舍整体尺寸的情况下,使向笼体20各处的送风量和/或送风速度保持一致,使得可实现向笼体20均匀送风;另一方面送入的新风直接送至位于笼体20上的家禽,使得位于笼体20各处的家禽感受到的风基本一致,还可以提高送入新风的利用率;第三,由于本实施例的送风调温装置可实现均匀送风,在冬季可将新风加热后再送入室内,不会产生冷风吹向鸡群的应激问题,从而使得禽舍屋顶可采用平屋顶,降低建筑成本,减少养殖设备,还可为设计多层禽舍提高保障,以节约禽舍占地面积。即本实施例的送风调温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送风调温装置造成鸡舍内新风分布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n0037]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的送风调温装置,由于风管组件是直接将新风送至家禽,送入的新风均为有效风量,整体风量也较原湿帘送风减少4/5~5/6,风机风量小,噪音也相对较小,可保证家禽生长环境安静,给家禽一个安全的感觉,减少应激反应,肉料比增加。
[n0038]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送风调温装置还包括排风机构,排风机构位于靠近笼体20尾部的一侧,并且排风机构用于将风管组件送至笼体20并流向走道的气体排出。排风机构可为现有技术中的设备。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送风调温装置还包括排风机构,新风通过风管组件送至笼体20后与家禽进行热交换,将家禽的热量带走并吹向笼体20侧面的走道,通过排风机构可将进行热交换后的气体排出,不占用禽舍空间,还可提高禽舍内空气的新鲜度。
[n0039]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风管组件包括多排风管101,并且风管101的排数与笼体20的层数保持一致,并使每排风管101分别用于向一层笼体20送风。优选的,风管101的直径例如为350mm。如图1、图3或图4所示,笼体20为四层结构,则风管组件包括四排风管101,四排风管101分别对向四层笼体20送风,从而可保证送风的均匀性。
[n0040]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风管组件还包括轨道102,轨道102固定于位于笼体20上的履带201的下方,并且风管101可滑动的安装于轨道102上,如图4或5所示。具体的,在笼体20的履带201下方设置轨道102,该轨道102为类似于窗帘轨道的结构,将风管101吊装于轨道102上。风管101也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余结构安装于轨道102上。
[n0041]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风管101为布袋风管,并且布袋风管的漏风率不大于15%。本实施例的风管101选用布袋风管,便于风管101的收放;另一方面,布袋风管的漏风率不大于15%,可保证风管101沿途损失的风量不会影响整体送风效果,保证送风的均匀性。
[n0042]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每排风管101包括的布袋风管数量基于笼体20的长度确定。例如,每40m的长度设置一个布袋风管。笼体20的整体长度例如是80m,则每排风管101设置两个布袋风管,需要将风管101收起时,可将两个布袋风管分别向两端收拢(类似于拉窗帘的形式);反之,需要将风管101展开时,可将两个布袋风管分别向靠近笼体20中部的方向展开。
[n0043] 在每批家禽生长完成出栏后,要对每个笼体20进行清洗杀菌操作,为避免水流将禽舍的灰尘杂物冲入布袋风管,导致布袋风管脏堵滋生细菌,在清洗前可将布袋风管往首尾两端卷拉,类似于拉窗帘,将布袋风管收好以后,再对禽舍进行清洗杀菌操作,可保证布袋风管的洁净度。
[n0044]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出风孔的直径为5mm,并且相邻两个出风孔之间的间距为46mm。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出风孔保持直径为5mm,相邻两个出风孔之间的间距为46mm,可保证整体送风效果,保证送风的均匀性。
[n0045]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出风孔处的风速为6~8m/s,笼体20靠近风管组件一侧的风速为1m/s,笼体20远离风管组件一侧的风速为0.3~0.5m/s。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出风孔处的风速保持为6~8m/s,由于是孔口自由射流,风速衰减很快,使得笼体20靠近风管组件一侧的风速为1m/s,可满足家禽对风速的要求,由于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送风距离为笼体20的宽度,笼体20远离风管组件一侧的风速为0.3~0.5m/s,使得笼体20两侧的家禽感受到的风速没有明显差别。
[n0046]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调节组件包括PAD调节阀103,并且PAD调节阀103的数量基于风管组件的长度确定。PAD调节阀103为现有技术中的结构。优选的,PAD调节阀103按照每20m设置一个。例如风管101的长度为40m,则该风管101上设置两个PAD调节阀103。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通过PAD调节阀103的作用可使风管101前后端的送风静压接近,从而使出风孔送出的风量保持均匀。
[n0047]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送风调温装置通过如下方式对禽舍降温:新风气流通过风管101上的出风孔送至笼体20,新风气流从笼体20上的家禽身体上部吹入,将家禽的热量带走;进行热交换后的气流吹至走道形成一面风墙,笼体20内的热空气源源不断的吹向走道,保证鸡群感受到的温度始终为较低温度,空气也始终是最新鲜空气;再通过排风机构将走道的热空气排至室外,快速将污浊空气排出,整个气流流畅,不存在气流死角或漩涡。
[n0048] 本实施例的送风调温装置,可保证送风均匀性及卫生性,统一控制,减少养殖设备,也可为以后进行多层养殖提供可靠保证,减少养殖场占地面积。
[n0049] 实施例2
[n0050] 本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笼养设备进行详细说明。
[n0051] 本实施例的笼养设备,包括笼体20和实施例1中任一技术方案的送风调温装置。本实施例的笼养设备,实施例1中任一技术方案的送风调温装置,通过送风调温装置的作用,一方面可实现向笼体20均匀送风;另一方面送入的新风直接送至位于笼体20上的家禽,使得位于笼体20各处的家禽感受到的风基本一致,还可以提高送入新风的利用率;第三,还可使得禽舍屋顶可采用平屋顶,降低建筑成本,为设计多层禽舍提高保障,以节约禽舍占地面积。
[n0052]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笼体20为用于饲养鸡、鸭、鹅的鸡笼、鸭笼、鹅笼。不限于此,笼体20也可用于饲养其余家禽。
[n0053]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n0054]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n005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一种送风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送风机构,所述送风机构用于向室内送入新风,并且所述送风机构包括风管组件和调节组件,其中,
所述风管组件位于两排笼体(20)之间,所述风管组件的两侧设置有出风孔并使所述风管组件侧向向所述笼体(20)送风;
所述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风管组件上,并通过所述调节组件的调节使所述风管组件上各出风孔的送风量和/或送风速度保持一致。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风机构,所述排风机构位于靠近所述笼体(20)尾部的一侧,并且所述排风机构用于将所述风管组件送至所述笼体(20)并流向走道的气体排出。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组件包括多排风管(101),并且所述风管(101)的排数与所述笼体(20)的层数保持一致,并使每排所述风管(101)分别用于向一层所述笼体(20)送风。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风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组件还包括轨道(102),所述轨道(102)固定于位于所述笼体(20)上的履带(201)的下方,并且所述风管(101)可滑动的安装于所述轨道(102)上。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风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101)为布袋风管,并且所述布袋风管的漏风率不大于15%。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风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排所述风管(101)包括的布袋风管数量基于所述笼体(20)的长度确定。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孔的直径为5mm,并且相邻两个所述出风孔之间的间距为46mm。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孔处的风速为6~8m/s,所述笼体(20)靠近所述风管组件一侧的风速为1m/s,所述笼体(20)远离所述风管组件一侧的风速为0.3~0.5m/s。
[0009]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PAD调节阀(103),并且所述PAD调节阀(103)的数量基于所述风管组件的长度确定。
[0010] 10.一种笼养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笼体(20)和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送风调温装置。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KR101137965B1|2012-04-23|돈사의 환기시스템
CN112616714A|2021-04-09|一种送风调温装置和笼养设备
CN201624058U|2010-11-10|一种鸡舍
CN206150092U|2017-05-10|一种用于畜禽舍不同季节的综合环境调控系统
CN214339384U|2021-10-08|一种送风调温装置和笼养设备
CN203968891U|2014-12-03|一种大型连栋式牛舍
CN110432164A|2019-11-12|一种猪舍及其通风系统
KR100886447B1|2009-03-04|돈사의 환기방법과 그 시스템
KR100980735B1|2010-09-07|돈사의 환기시스템
CN206191813U|2017-05-24|智能楼宇送排风系统
CN205865486U|2017-01-11|一种封闭式猪舍
CN104737933A|2015-07-01|现代化养殖业猪舍内空气交换对流降温喷雾系统
CN209171133U|2019-07-30|一种畜禽养殖用通风系统
CN214677123U|2021-11-12|用于养殖场所的送风机构及养殖场所
CN206602990U|2017-11-03|一种生态养牛场
KR101789579B1|2017-10-25|돈사의 지하채널 환기시스템
CN204634620U|2015-09-16|新型猪舍降温对流喷雾装置
CN214758467U|2021-11-19|一种新型畜禽多层建筑通风系统
CN204634643U|2015-09-16|现代化养殖业猪舍内空气交换对流降温喷雾系统
CN208354326U|2019-01-11|一种育雏鸡加温设施
CN204811465U|2015-12-02|一种新型禽苗保温房
CN208908805U|2019-05-31|温度调节型楼房式动物房舍
CN112352701A|2021-02-12|用于养殖场所的送风机构及养殖场所
CN212436828U|2021-02-02|一种楼房养殖房舍建设结构系统
CN210538051U|2020-05-19|猪舍及其通风系统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8|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8|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3204185.8U|CN214339384U|2020-12-25|2020-12-25|一种送风调温装置和笼养设备|CN202023204185.8U| CN214339384U|2020-12-25|2020-12-25|一种送风调温装置和笼养设备|
[返回顶部]